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,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,便去拜访。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,他态度傲慢,心想: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,你算老几?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,并为他沏茶。可在倒水时,明明杯子已经满了,老禅师还不停地倒。他不解地问:“大师,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,还要往里倒?”大师说:“是啊,既然已满了,干嘛还倒呢?”禅师的意思是,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,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?这就是“空杯思想”的起源。
我们平时在与人沟通、讨论问题、参加学习、内部交流时是不是经常会出现上述小故事所述的情形呢?
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现象:如果一个杯子有些浑水,不管加多少纯净水,仍然浑浊;但若是一个空杯,不论倒入多少清水,它始终清澈如一。
在实际工作中,我们很多人,一旦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,就会觉得工作起来非常熟练,无须接受新的学习,总觉得一些业务知识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应用,虽然也想着继续学点东西、不断充实自己,但是因为有了老的知识——即“杯子中的浑水”,学进去的东西并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好好地运用,然后慢慢地变成了“吃老本”。殊不知,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前进,周围的环境在不断变化!如若有了“空杯思想”,大家都把自己完全当成新生,虚心地向周围的同事、同行、客户等学习,改变过去对事物的许多看法,调整好积极学习的心态与思维惯性,全面接受新的知识,我们会进步地更快,也就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竞争社会要求了。
不管过去的工作有多少成就,不管过去的公司比我们公司大多少,他们都会将过去积累的经验暂时搁在心里,不是动不动就提原来的公司有多好,自己的专业水平有多高,而是虚心地了解并理解现在公司的做法、风格、文化,现在公司好的方面和特点,认真思考为什么过去的方法在这里不可行,而后再将自己的专业技术融入进去,这样才能一步步获得认可,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和空间。
而那些无法融入公司的外部人才,就是因为太关注自己的那“半桶水”,滋长了自己的浮躁心理和骄傲心态,无法往里面倒水,或者往里倒也成了“浑水”,不能成长也就自然而然的事情了。平时,我们提倡树标杆,找差距,针对专业职能部门,我们还提倡互相交流,共同提升。但如果没有空杯心,即使找了标杆,也总会找到他们的做法不合适自己的理由。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,相同的专业职能也有各自不同的要求,这也会成为没有空杯心的人找到不能互相交流的理由,他们会固执地认为他们行业的情况与我们不同,没有一点可以值得我们借鉴的。
其实,如果有了空杯心,你就会虚心去了解或者尝试去弄明白别人好的做法背后的逻辑,才能真正明白为什么人家可以这么做,而我们可以吸取别人哪些好的方面,如何结合自己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,成为我们自己的一些方法、制度及机制。
空杯心是认识自己、否定自己的过程,只有否定自我才能超越自我。“认识你自己”这句话被高高铭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之上,认识自己很难,否定自己更难,否定自己本质上是忘却过去,总是活在过去,在回忆中生活的人面对现状只能选择无休止的报怨与牢骚。一个人若要学不会忘记过去,那么他在得到赞扬时就忘乎所以,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一蹶不振,那么他也不可能创造将来。
所以,我们只有一个最佳选择——将过去全部释放,以一种空杯思想面对现实挑战与机遇。